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云知声:AI赛道上的增收困局,能否借上市逆风翻盘?

2025-04-24 23:3813800

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激烈竞争中,创业公司的命运往往如同风雨中的烛火,既明亮又脆弱。近日,一则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成立于2013年的纵目科技,这家曾历经十轮融资的人工智能企业,现已步入破产审查的境地。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了一则破产审查案件,申请方正是纵目科技本身,而案件正由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理。

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生存之道,无外乎持续的资金流入、成熟的商业模式,或是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对于那些在一级市场融资艰难,或股东有变现需求的企业而言,转战股市似乎成了一条可行的出路。在此背景下,另一家AI 1.0时代的代表性企业——云知声,再次踏上了冲击港交所的征程。这已是云知声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此前它曾在2020年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上市申请,但最终未能如愿。而在2023年6月和2024年3月,云知声也曾两次尝试冲击港交所。

云知声的故事始于2012年,那时,深度学习尚未掀起革命性的浪潮,但三位75后博士——梁家恩、黄伟和康恒,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人工智能的未来。他们共同创立了云知声,并选择了当时技术相对成熟的语音识别领域作为突破口。仅仅三个月后,云知声便推出了首家永久免费的语音云平台,并率先将深度学习引入智能交互领域,从而在资本市场赢得了口碑。2013年,云知声成功完成了首轮融资,从此走上了研发、融资、商业化的快速发展之路。

然而,二级市场的道路却远比一级市场更为坎坷。尽管云知声在资本层面持续走红,完成了多达11轮融资,吸引了三十多家机构的投资,估值一度高达90亿元,但在二级市场上,它却屡遭挫折。最新招股书显示,从2022年到2024年,云知声的营收虽然持续增长,分别达到6.01亿元、7.27亿元和9.39亿元,但净利润却始终未能转正,三年净亏损累计超过12亿元。截至2024年末,云知声的总负债高达38.33亿元,资产负债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55.24%。

尽管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云知声在技术和业务上却并未停下脚步。在AI 1.0时代,云知声与众多同行一样,积极探索物联网AI芯片、多模态AI芯片等前沿技术。而在ChatGPT横空出世后,云知声更是迅速组建团队,发布了拥有600亿个参数的山海大模型,成为其云知大脑的新核心算法模型。这一举措标志着云知声在AGI技术架构上的重要升级,也为其打开了更大的AI技术产业化商业空间。

在山海大模型的加持下,云知声的智慧医疗和智慧生活两大业务取得了显著增长。2024年,智慧医疗业务贡献了1.99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34.46%;智慧生活解决方案则取得了6.23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31.16%。云知声还推出了一系列垂直领域的行业智能体,如医疗病历生成与质控Agent、医保理赔审核Agent等,进一步丰富了其产品线。

然而,云知声仍面临诸多挑战。在芯片业务上,尽管自主研发芯片业务有所好转,但每年依然有超过90%的芯片销售依赖第三方芯片。与科大讯飞、百度智能云和阿里云等头部企业相比,云知声在市场份额和技术壁垒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在AGI时代,云知声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既要保持技术创新,又要实现商业化落地。

对于云知声而言,智慧医疗和智慧生活两大垂直赛道或许是其最后的机遇。根据福利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按照收入计算,云知声是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为0.6%。虽然与前三名存在差距,但作为一个无“强力”靠山的新势力来说,这一成绩已经相当不易。未来,云知声需要继续聚焦这两大领域,深化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