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芯片巨头英特尔正试图通过新一代技术突破重围。这家近期陷入经营困境的企业,于近日公开了其首款采用18A制程工艺(1.8纳米级)的PC处理器——Panther Lake,向苹果、高通、AMD等竞争对手发起技术反攻。
公司新任CEO陈立武在亚利桑那州芯片工厂亮相时,手持刻有Panther Lake字样的处理器晶圆。这款产品被视为英特尔扭转颓势的关键:其18A工艺整合了全环绕栅极晶体管和背面供电网络两项行业创新技术,相比前代Intel 3工艺,晶体管密度提升1.3倍,同性能下功耗降低25%,频率则提高15%。
性能对比数据显示,Panther Lake在相同功耗下较前代Lunar Lake处理器性能提升50%,而与Arrow Lake-H处理器相比,同等性能下功耗减少30%。英特尔特别强调,该工艺不仅应用于消费级处理器,至强6+服务器芯片也将于2026年上半年采用18A工艺量产。
量产计划已明确:Panther Lake将于今年在亚利桑那Fab 52工厂启动大规模生产,首批产品预计年底出货,2026年1月正式上市。这意味着该芯片的核心参数将在明年1月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全面揭晓。
但市场对英特尔的转型仍持谨慎态度。近期有消息指出,英特尔频繁邀请客户参观Fab 52工厂并推广代工服务,但多数芯片企业选择观望,要求英特尔先证明其具备自主生产高性能PC芯片的能力,才会考虑将智能手机或AI系统等产品的代工订单交予该公司。
良率问题成为最大隐忧。尽管英特尔高管在近期活动中拒绝披露Fab 52的18A工艺良率,但据去年底透露的信息,该工艺良率不足10%,远低于台积电2纳米工艺已达30%的良品率水平。这一差距可能直接影响客户决策。
行业分析师本·巴亚林指出,英特尔此次展示的18A工艺需具备足够说服力,才能让客户提前锁定其下一代14A工艺(预计2028年投产)的订单。若无法达成预期,这家耗资数百亿美元建设的亚利桑那工厂将面临巨大风险,甚至可能迫使英特尔放弃14A工艺开发。
英特尔已明确警告,若无法赢得客户订单,将终止14A工艺的研发计划。这座持续亏损的工厂目前仅有短暂时间窗口证明自身价值,否则可能再次将公司拖入经营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