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聪明的“精准推荐”也是“大数据杀熟”

2021-03-24 19:573980

“大数据杀熟”只是对熟客提高价格,换一个账号就能避开?没那么简单。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就消费领域不合理的算法现象发声,揭露出“大数据杀熟”的6种现象,包括几乎人人都已遇到的“精准推荐”。

大数据

“大数据杀熟”有新表现

这些年,有关“大数据杀熟”的信息不少,大部分被曝光的案例都是互联网平台利用对用户的了解,抬高价格。比如,有互联网票务公司通过数据监测,发现某个用户频繁搜索某段航线的机票时,就为相关用户提供较高票价;如果消费者换一个账号搜索,能获得较低票价。

中消协从相关投诉和调查中发现,如今“大数据杀熟”的表现形式更多了,主要有6种:一是推荐算法。这是指互联网平台通过监测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踪轨迹,如浏览过的页面、广告、商品服务、话题等,有针对性地对消费者进行商业营销。这类推荐算法往往被称为“精准推送”或“千人千面”。

二是价格算法。通俗地说,就是“不同人不同价”,比如新老用户价格不同,老用户或会员用户反而比普通用户价格更高;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应不同的价格;多次浏览页面的用户可能面临价格上涨;利用繁复的促销规则和算法,让不同消费者算出不同的价格等。

三是评价算法。为了获得更多好评,有的平台或平台上的经营者通过刷单等方式,编造虚假高分评价,或隐匿中评、差评。这些做法使得真实评价无法显现,既破坏经营者之间的公平竞争,也误导消费者。

四是排名算法。平台经营者制定各类排名,声称是基于消费者好评率、销量等,对各行业或商品服务类别进行排序,引导消费者选择;但消费者难以知晓平台具体如何计算而得到的排名榜单。还有的平台混淆竞价排名与自然排名,左右消费者决策。

五是概率算法。线上平台及网络游戏公司等经常开展抽奖活动,仅公示中奖概率,但抽奖过程、算法程序不透明,实际中奖概率缺乏监管。

六是流量算法。一些平台利用所处优势地位通过算法在流量分配、搜索排名等方面设置障碍和限制,控制平台内经营者开展交易,影响公平竞争和消费者选择。

“精准推荐”为何不合理

在中消协提出的6种“大数据杀熟”形式中,部分平台和消费者对“精准推荐”被纳入其中有所不解:精准推荐不是能更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选择吗?为什么也算“大数据杀熟”?这是因为“精准推荐”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影响消费者选择面,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所以,网络经营者运用算法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服务时,也应该客观全面,给消费者足够的选择。如果只有“千人千面”,很可能已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业内人士举了个例子:消费者陈女士是个5岁男孩的妈妈,她一直网购男孩用品,所以她在浏览购物网站时,网站会精准地推荐她更多与男孩有关的产品;而且当陈女士搜索“玩具”时,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的也都是男孩玩具,并以陈女士之前购买过的品种居多。可对陈女士来说,并非每次购物都是给儿子买东西,搜索“玩具”时也可能是要为亲朋好友的孩子选购。但网站的“精准推荐”减少了陈女士的选择面,而且通过首页推荐、排名优先等方式,误导陈女士。

调查还发现,许多被“千人千面”的消费者还误以为自己看到的产品服务信息与其他人没有差别,导致知情、选择不足。中消协明确提出,反对仅以所谓“精准”推荐代替公共选项,利用消费者信息占有不足,实施片面诱导、从中渔利的行为。

个性化和公平怎样兼顾

不过,也有互联网平台和消费者觉得,“精准推荐”可以帮助消费者更高效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产品或服务。业内人士表示,个性化和公平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可以兼顾。

具体来说,平台和平台经营者应当明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特征,并给予消费者选择权。如,平台在提供“精准推荐”结果时,应当告知消费者这是经过大数据判断后得到的结果,而不是自然的呈现结果;在提供服务时,也可以向消费者提供“精准推荐”“自然排名”等选项,让消费者自行选择。

中消协也认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产品或服务,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但公平公正必须坚持,反对消费歧视。网络经营者应当公平公正对待广大消费者,反对利用消费者个人数据画像,采取算法应用锁定特殊消费群体,实施价格歧视、价格混淆等销售策略。最重要的是要为大数据算法“立规矩”。

中消协建议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等相关法律中,增加算法应用的相关规定。一是国家设立算法伦理专门机构,负责算法应用伦理、规则、标准制定,不公平算法应用调查、处理等,加强对算法应用的有效监管。二是明确算法应用结果一致性要求。规定算法搜索结果应同时呈现公共选项,即所有用户运用同样的搜索方式,应可得到相同的结果。而且相关结果应作为优先选项推送,保障消费者有效便捷获取。三是保障算法应用的透明、公平、诚信,明确经营者使用算法应做到可知、可查、可逆,做到算法应用的可验证、可解释、可追责。四是明确举证责任倒置规定,明确其伪造、篡改证据的责任和后果,解决消费者举证难、鉴定难的问题。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Supabase 获8000 万美元新融资,累计融资 1.96 亿美元
Supabase 提供了许多开发人员开始构建应用程序所需的相同核心功能,其主要组件是 Postgres 数据库。

0评论2024-09-26755

科创板大数据与云计算企业Q1:营收放光 股价齐跌
根据上交所披露的公告显示,科创板公司一季度共计实现营业收入981.55亿元,同比增长70.88%;实现归母净利润119.91亿元,同比增长216.40%。截至4月底,科创板一季报正式收官。

0评论2021-05-13774

大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已开始接受比特币付款 并考虑投资加密货币
5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比特币价格在去年下半年持续上涨,今年以来持续在高位运行,使不少投资者选择投资比特币,也有多家公司参与投资,并接受比特币付款,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在一季度就买入了15亿美元的比特币,并在该季出售部分变现,获利超过2亿美元,他们也在考虑接受消费者用比特币付款。

0评论2021-05-1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