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弗勒集团与纬湃科技集团的合并,在2024年10月1日正式尘埃落定,这一举动标志着两大技术巨头的强强联合,开启了战略协同与资源整合的新篇章。
历经半年多的整合,舍弗勒与纬湃科技的协同效应日益显著。从技术研发的深度融合,到产品线的全面拓展;从区域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到新兴领域的战略探索,这场“1+1>2”的整合正逐步显现其强大生命力。
即将到来的第21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将成为舍弗勒合并纬湃科技后的首次亮相舞台。在2025年4月23日至5月2日的展会上,舍弗勒将携其最新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惊艳登场,全面展示合并后更加丰富且互补的产品矩阵和技术实力。
在接受盖世汽车的独家专访时,舍弗勒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张艺林博士深入探讨了合并进程、协同效应及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部署。张艺林指出,合并后的舍弗勒,机械与电子部件的协作由“跨企业”转变为“内部协同”,这使得舍弗勒能够自主定义系统边界,实现机械与电子的深度整合。
他进一步强调,尽管有些公司选择跳过零部件直接开发系统,但这些公司往往缺乏对底层零部件的深入理解,高度依赖外部供应链。而舍弗勒凭借在零部件领域的深厚积淀,能够确保关键部件的自主可控性,同时赋予系统级产品卓越的性能与成本控制能力。
张艺林还提到,技术协同的最终目标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合并后的舍弗勒,不仅实现了技术层面的优势互补,更在客户需求导向的价值创造上展现出强大的协同效应。通过机电一体化能力,舍弗勒能够进行大量产品的垂直整合,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并以最优的成本实现这一目标。
在电气化方面,舍弗勒结合纬湃科技在电子和软件领域的优势,进一步强化了其在电驱动领域的能力。而在智能化领域,合并后的舍弗勒在传感器、执行器等领域的产品组合和技术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不仅拓展了智能化应用至智能车身领域,还增强了公司的垂直整合能力。
张艺林透露,从中国市场客户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舍弗勒与纬湃科技的合并表示高度认可。舍弗勒进入中国已30年,始终坚持“本土资源服务本土市场”的策略,持续深化在中国的发展。
在他看来,中国不仅是重要市场,更是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中国在电动化领域已形成显著领先优势,展现出快速的技术迭代速度。这种优势体现在材料工艺创新、设备设计优化及客户需求响应等多个方面。
张艺林还提到,在中国市场,几乎所有参与者都有紧迫感,舍弗勒也不例外。因此,舍弗勒多年前就在中国建立了自有体系,积极使用本土资源,自力更生。
值得关注的是,舍弗勒正不断以机电一体化能力为支撑,实现业务版图的战略性延伸。张艺林表示,如今泛电动化趋势愈发明显,舍弗勒构建了机电一体化能力后,可以进一步拓宽业务边界,如进入航空领域、飞行汽车领域,甚至机器人领域。
例如,在航空领域,舍弗勒的产品货架已扩充至电机产品。在飞行汽车领域,舍弗勒与小鹏汇天签订了飞行汽车动力量产协议,将为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提供飞行电驱核心零部件。在机器人领域,舍弗勒也计划在中国落地一家机器人公司。
张艺林总结道,合并后的舍弗勒,在机电一体化能力的驱动下,正打开全新的增长空间,有望在激烈竞争中占据先机,成为驱动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