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公布了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最新监管举措与成果,重点围绕用户权益保护、隐私安全防护及骚扰治理三大领域展开系统性部署,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在移动应用生态治理方面,监管部门推出两项关键举措:一是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用户权益保护合规管理指南》,通过明确企业服务规范与责任边界,引导平台强化合规经营意识;二是制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最小必要申请使用权限》系列标准,要求手机厂商实现相册、联系人等敏感功能的动态授权机制,确保APP仅能访问用户明确授权的数据内容,从技术层面筑牢隐私保护防线。
针对应用市场乱象,监管部门开展大规模专项整治行动。通过47批次技术抽测覆盖主流应用,对1970款存在违规收集信息、强制索权等问题的APP责令整改,公开通报203款典型案例,并对76款拒不整改的应用实施下架处理。同时,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高质量数据集建设,通过提升训练数据合规性,强化AI产品服务中的用户权益保障能力。
在通信骚扰治理领域,监管部门构建"技术拦截+源头管控"双轨机制。一方面加大"来电来信免打扰"服务推广力度,累计为12.6亿用户开通防护功能,有效屏蔽营销骚扰;另一方面开展网络违规外呼软硬件专项清理,删除51万条违规推广信息,关停7804条违规语音专线,对228家次违规企业实施行政处罚。通过建立十三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转办跨行业问题线索时同步曝光38家次违规营销商家,推动教育、人社、文旅等部门联合处置19家次违规源头企业,形成全链条监管闭环。
这些举措标志着我国电信服务监管体系正从单一治理向系统化防控升级,通过标准制定、技术赋能与部门协同,构建起覆盖应用开发、数据使用、通信服务全流程的权益保护网络,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