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学坦登分校研究团队在Geomatics期刊发布的一项新研究引发关注。这项覆盖1961年至2023年、涉及12.6万余篇学术论文的分析显示,全球遥感技术领域的研究格局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中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正持续扩大。
数据显示,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在遥感领域的学术参与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同期美国在该领域的论文占比高达88%。但到2023年,形势发生逆转:中国论文占比飙升至47%,美国则降至9%。研究主要作者指出,这种变化标志着全球技术领导权的重要转移,其影响范围已超出学术界,延伸至产业应用层面。
遥感技术作为自动驾驶、气候监测、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其经济价值正快速显现。行业分析显示,2022年全球遥感市场规模已达452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1.44万亿美元。这项技术同时支撑着增强现实、自主导航、数字孪生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
研究揭示了国家科研投入与学术产出之间的强关联性。2021年至2023年间,53%的遥感领域论文在致谢部分提及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而提及美国科研机构的论文仅占5%。在全球十大遥感研究资助机构中,中国占据六席,美国仅有两家机构入围。这种投入差异直接反映在专利领域——同期全球4.3万项遥感专利中,中国以绝对优势领先。
当前遥感研究正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分析显示,2023年涉及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的遥感论文已超过8万篇。研究团队认为,随着中国持续加大投入,该技术的商业转化速度将进一步加快,相关研究成果为观察全球技术格局演变提供了重要参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