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宜宾迎来了一场聚焦动力电池前沿技术的盛会——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专题会议“全球动力电池前瞻技术与创新论坛”。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芳就固态电池相关标准的制定发表了重要观点,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王芳在演讲中指出,当前动力电池领域亟需对固态电池的术语、分类及编码等基础概念进行统一规范。据透露,中汽中心正牵头制定相关国家标准,将动力电池明确划分为固态电池、固液混合电池和液态电池三大类别,为行业技术发展提供标准化框架。
从技术特性来看,固液混合电池与固态电池存在本质差异。前者在电解质构成上保留了部分液态成分,通过引入固态电解质材料实现性能提升;而后者则完全摒弃液态电解质,采用全固态结构。这种结构差异直接导致了两类电池在性能表现上的显著分化。
在能量密度方面,固液混合电池较传统锂电池提升30%至50%,充电速度也有所优化,但仍存在漏液等安全隐患。相比之下,固态电池展现出更突出的技术优势:其能量密度可达固液混合电池的1.5倍以上,支持“充电10分钟补充80%电量”的快充能力,且因彻底消除液态电解质,从根本上杜绝了漏液和起火风险。更值得关注的是,固态电池的循环寿命预计将突破1万次,为动力电池的耐用性树立了新标杆。
这场技术研讨不仅厘清了固态电池领域的关键概念,更通过对比分析展现了全固态技术路线的巨大潜力。随着国家标准的逐步完善,动力电池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

